第232章 此董、吕将军血,勿去-《舍弟诸葛亮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建安五年,正月二十七日,董承再次夜访吕布后的第八天。

    高顺已经带兵前往汝南,从许都经郾城、上蔡、安城、新蔡,即将渡过淮河。

    许都所在的颍川郡,本就和宛城所在的南阳郡,以及东南边的汝南郡,成品字形鼎足而立。这三郡互相依凭,距离都不远。要是高顺不带兵,只是轻装而行,甚至都不需要走这么久,还能再节约一小半时间。

    过了淮河之后,汝南郡的南半部分,就渐渐深入桐柏山区了。最南边靠近桐柏山主岭的险峻地带,如今还被汝南贼龚都的残部掌控,有大雪封山曹军大部队也进不去。

    高顺带的部队,绝大部分都不是嫡系,只有一两个屯的亲兵,还有数十个心腹侍卫、传令兵和斥候,算是自己人。他毕竟有校尉的职务,哪怕平时没有兵权,也还有自己的指挥体系班底。

    而董承的一对未成年的子女,以及吕布的妻女,也都穿着男装,躲在高顺的亲卫群中,这几天一直隐藏得很好。

    董承原本是很有把握的,打算孤注一掷,也没想过留这种预防意外的后手。而且董承跟外镇诸侯也素无交情,就算一开始就想留后手,他也不知道怎么留。

    毕竟这一世的董承,根本就和刘备没有交集——原本历史上、辕门射戟后的那些坎坷,如今的刘备都没经历,压根儿就没来投奔过许都朝廷,董承又如何结交刘备?

    不过,最后关头,看了吕布的老成持重,董承也有所触动,又听吕布说,可以结交一个外援,事情不成,还能留下血脉,董承也就顺水推舟,分出了一对子女交给高顺保护。

    如果事情一帆风顺成了,自然不需要外面的后手。如果没成,肯定也会有反对曹操的外镇诸侯,接着继续扛旗,到时候肯定会保护董承的子女,这是分散风险的好办法。

    “不知道卫将军和温侯所谋的大事,究竟有几成胜算,不管了,明天先渡过淮河,至少确保没有人能拦截我们,其他再从长计议吧。”

    入夜时分,高顺最后看了一眼行军的舆图,比划了一下距离淮河的远近,决定还是先渡河。

    他的军队,舟船车重都不是自己能调度的,后勤全部仰赖曹军的统一调度体系,处处被掣肘。这也是降将初次带兵应有的待遇,没什么可抱怨。

    渡过淮河后,才算是彻底不被人掣肘,后续哪怕不给船了,一旦遇到变故,走陆路也能跑掉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同一时刻,许都。

    曹操在许都最后盘桓了数日,各种堵漏、安排自己将来亲征袁绍后的后方相关事宜。

    但多疑的曹操,总觉得心里不踏实,他觉得,以如今的风雨飘摇,只要自己一走,肯定有人会暗中勾结袁绍。

    这并不难猜,因为袁绍势大,曹操已经有逮住個别私下联络袁绍的案例了。只是他不敢声张、不敢大操大办,唯恐己方士气愈发倾颓,让更多人知道“原来那个谁也通袁了啊”。

    那些并非自己心腹嫡系的降将,怎么看都个个可疑。比如吕布,比如贾诩,比如那谁。

    终于,在这天傍晚,曹操最后一次召见了荀彧和郭嘉,再次商议:如何确保开战后许都的万无一失。

    同时,曹操还召见了投降他一个多月以来、始终一言不发的贾诩。

    曹操心中暗暗决定:如果贾诩再这么装死,什么主意都不出、只知道观望,那他就把贾诩带去陈留军前!绝对不能让这个阴恻恻的家伙留在后方!

    贾诩是跟着张绣一起来投的,时间都不算久。但张绣很容易看穿,曹操一下子就知道怎么拿捏他了。相比之下,贾诩却是完全看不透,他来了之后,什么话都不说,也不邀功,也不想升官。

    三位谋士招来后,曹操也不跟他们客气,再次开门见山:

    “孤今日召你们商议,就是想讨论一下,如果后续和袁绍开战,而许都人心不稳、有人跟袁绍暗中联络,又当如何?文若、奉孝,可有新的谋略建议?”

    荀彧和郭嘉当然没有新的建议了,因为他们已经被反复问过几次了,有谋略的话,早就拿出来了。于是他们都诚恳地把那些老生常谈的话又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曹操也没觉得失望,反而觉得这才是正常的,叹了口气,最后看向贾诩:“文和劝张绣归顺朝廷,功不可没,为何月余以来,一言不发?一策不献?

    如今孤出征在即,难道还是没有良策教孤么?是不是对我军的情况不够熟悉?若是那样的话,不如此番就随军熟悉熟悉。”

    贾诩这厮,素来是明哲保身的。他知道自己的历史罪孽有多严重,曾经教唆李傕郭汜的罪行,一旦被人揪住不放,虽说不至于会获罪,但也绝对谈不上前途了。

    所以他来到曹营一个半月,第一要务就是不得罪人,不显摆。

    但此时此刻,他已经看出,曹操这是“不出谋划策就不罢休”了,如果现在再不说点什么,真被带到陈留军前随军,每次有事都先问他意见,自己不说,就会被人记恨,说是狂妄,说了,又容易得罪更多人。

    那还不如在许都这边,出一次谋策,算是纳个投名状了。

    把这个道理想清楚后,贾诩叹了口气,委婉地说:

    “诩岂敢不为司空大业竭尽全力?实在是初来乍到时,不熟军情,不敢妄言,怕误了司空大事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