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同样吴国最初的平民,其实也是活下来的奴隶,脱得奴籍,得了自由之身。 但现在,西岐的奴隶转为了兵籍,谁还愿意去开荒? 这两位已经够惨了,如今雪上加霜,会出现在朝歌,而且第一时间邀请苏护,正是同病相怜。 果不其然,苏护坐下后,三人甚欢言谈,大肆抨击,不多时身边的看客也围了过来。 苏护发现,虽然名家辩论有两派分歧,但聚集在这里的,绝大部分都是对改制抱有极大恶感和利益受到损失的反对者。 苏护原本还害怕星星之火,已经燎原,现在则安下心来。 看来大部分人还是明事理的。 其实原因很简单,风雅台不是谁都能进来的,如果没有一定的家财,会被直接排斥在外,能进来的非富即贵,基本都是奴隶主。 奴隶主分为两个团体,一伙是富足的平民,大部分是经商发家,奴隶代代相传,也就是后世豪门富族的雏形,另一伙则是小诸侯。 至于同意改制的,要么就是大诸侯,强盛军力,博取名声,要么则是心地善良,不忍心见到身而为人,奴隶过得猪狗不如。 对于小诸侯而言,他们不需要强盛军力,强盛死了还能造反不成? 对于奴隶主而言,善心是什么东西,他们只知道,本该属于自己的奴隶,被不讲道理的夺走了,他们要复仇。 “复仇!” 这个词频繁出现,打动了苏护。 它来自于名家辩论,起初是支持变法的改革一方,对于奴隶行为做出的总结。 这些名辩者认为欺压过重,总有一天,奴隶会群起反抗,进行复仇,堵不如疏,与其将来爆发大乱,不如主动解决,给予奴隶平等的机会。 如今坚持这个观念的中坚人物,正是申公豹。 而大部分名士都是反对变法的顽固派。 这群人口中也有复仇,却是利益被侵犯的奴隶主和小诸侯,对于改革者的复仇,到那时天下动荡,战事频发,战败者一方必然会被贬为奴隶,奴隶不减反增,不仅解决不了问题,还反过来加剧其害。 两方你来我往,原本各有各的道理,但自从申公豹来了,以一己之力舌辩群人,每每敏锐地洞悉对方话语中的薄弱点,亦或是另辟蹊径,制造陷阱,将反方驳斥得哑口无言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