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1章 文华殿议事(二)-《史上最稳太子爷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不过,朱标也知道李善长做得对,这抄家得来的钱,终归来说是无根之水,这花完了也就没了!

    唯有让这笔钱投入下去,令整个天下迅速恢复元气,那么,国库才会迅速充裕起来。

    这李善长投入了这么一大笔钱,可以预见,大明这天下将会比历史上以更快的速度步入繁荣兴盛的局面。

    保守估计,至少能提前十年以上的时间。

    花了几百万两银子,能够换取十年的时间,朱标觉得,自己也不是很亏。

    不过说起来,苏州那边,还有很多资产都还没变现呢!

    什么房屋一类的,都保存在官府手里,这些东西,要说变现,其实还挺难的,毕竟苏州当地,已经没人能消化这些东西了。

    能消化的,大都已经被朱标干掉了!

    剩下来的,说实话,就算是买,也是有限的很。

    不过细细想来,这钱的问题还不是主要的。

    主要是粮食。

    李善长说半年,那绝对是理想状况了。

    这还是有了一波夏粮入库,此外,如果断了对地方上粮种的支援,那么,也就能勉勉强强支撑半年。

    这已然是朝廷上下,节衣缩食能做到的极致了。

    打仗,打的就是钱粮,钱很重要,但是粮更重要。

    没饭吃,那士卒们,哪个卖命?

    偏偏这个急不得,朱标也没法子,这粮食是一茬一茬长出来的,必定要时间去积累。

    当然有些地主老财家里会有余粮,苏州一带原先那些士绅肯定是有的,而这些人,被朱标干掉了,他们手里的粮食自然是落入朝廷手中,可这些已然是被李善长算进去了。

    要知道当时北伐打到最后面的时候,已然出现了军粮送不上去的情形。

    要不然,徐达也不会迅速和王保保进行决战,一战定胜负。

    实在是再拖下去,被王保保发现了虚实,暴露内情,那还得了?
    第(1/3)页